杨森 图片来自网络从淞沪战场大场一线撤下来后,杨森带着第20军为数不多的残存部队防守上海虹桥机场。想起这道命令,杨森就很头疼。淞沪会战,让第20军伤了元气。本来,按照命令从陈家行一线撤退的第20军伤亡不至于那么大的。可刚换防,日军就对接防的桂军发起了进攻。桂军刚接防,立足未稳,防线被突破。从责任上讲,防线丢失与20军无关。因为换防时,双方已经签字移交了,这就证明换防前阵地并未失守。可也不能坐视阵地丢失啊!杨森没办法,只能组织兵力反击,把阵地夺回来重新交到桂军手中。可部队2次换防后,杨森一清点兵力,心疼的一咬牙,反击时的一个旅,仅回来了40多人。这就意味着,20军从出川作战时的2师4旅的兵力,除有一个旅因为桥梁被炸,没能及时赶到淞沪战场外,残存的兵力仅剩下1个旅了。比20军还要惨的是郭汝栋的第43军。43军看似是一个军的番号,其实仅有一个26师。都说20军是川军中头一个出川抗战的,其实不然。头一个出川的第43军。只不过26师师长刘玉卿是文人出身,做事讲究细致,无论是行军还是打仗讲究的就是四平八稳,这才让杨森抢先一步进入了淞沪战场。但稳当人也有发狠的时候,而且一旦发起狠来,比莽撞人还狠。和20军的情况有些类似,26师也是在与湘军换防的时候被日军钻了空子。就在大家认为26师完了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平日里稳稳当当的刘雨卿突然“雄起”,集结了26师能走路的所有兵力来了个大反击,一把揪住了日军的脖领子,张嘴就咬。刘雨卿也是没办法,与其待在战壕里挨日军飞机和大炮的轰炸,还不如主动出击,和日军来一次肉搏战,反而会赢得转机。若不成功,死就死了吧。丢失阵地亦死,和日军肉搏战亦死,等死。宁死于阵前,不死于军法,可乎!还别说,刘雨卿的打法把日军打懵了。26师的阵地得以又守了一天,直到湘军来接防。不过,一天后,阵地就丢了。起码在大场一线,川军的功绩是要超过桂军和湘军的。再来说刘湘。当刘湘带着仅有的一个旅来到虹桥机场的时候,直摇头。为何?目标这么明显,防区又这么大,自己的兵力又这么少,怎么守?就在杨森在盘算如何守住机场的时候,又一道命令到了,让他放弃机场,立即赶到苏州。并特意强调,部队行军速度要快,否则就会被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部队绊住。杨森明白了,淞沪会战失败了。在苏州,杨森获得了意外之喜。那个因桥梁被炸而没能参加淞沪会战的旅竟然在苏州。这下子,20军有一个师了。由于杨森在淞沪战场打得不错,老蒋终于难得的大方了一回,连下两道命令:一是,按照嫡系部队的标准给20军发饷。二是,按照嫡系部队的标准给20军拨发装备。这下子,杨森抖起来了,立即给后方留守机关发报,赶紧送一万新兵来。可新兵到了以后,杨森一看花名册大吃了一惊,来了近3万人。当然,蒋氏也不白用人,既然拿了我的钱,又拿了我的枪,那就得卖力。于是,杨森第20军被调到安庆驻守。在安庆练兵期间,杨森学了一手让他在抗战中受益颇多的战术,那就是游击战。图片来自网络当时,杨森就感到很奇怪,第20军3万多人都不敢随便出击,其他友军也都是在一个劲地收缩防线,都尽可能地离日军远一点。可为何仅有新四军却一个劲地向前线推进呢?得派人去调研一下。对于杨森的“偷师”,新四军也很大方,不用“偷师”,只要你想学,我就教你。杨森明白了,新四军白天一般不行动,行动都在晚上。到了驻地后,都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让人根本就分不出谁是兵,谁是民。那新四军为何能与老百姓这么好呢?说来也简单,那就是军纪。要想和老百姓亲如一家,你的军纪先得好吧?只有民众相信你了,你才能接近民众,了解民众,然后才谈得上组织民众。不然,你成天打着官腔,欺压民众,谁理你!就当杨森在安庆练兵的时候,日军第6师团突然对巢县发起进攻,兵锋直指合肥。此时,淮南战场由杨森和鄂军徐源泉部负责。杨森负责安庆一线,徐源泉负责合肥一线。日军此次进攻其实就是武汉会战的前奏。日军起初的战略是沿着平汉线南下直取武汉。可由于老蒋扒开了黄河,让日军的企图破产,日军只能改变策略,准备先攻取合肥,然后以合肥为基地集结兵力再对武汉发起进攻。见巢县已失,合肥也岌岌可危,杨森觉得不能坐视。虽然从防区上看,合肥的得失与他无关,可若合肥丢失,下一个就是他驻守的安庆。于是,杨森派出了一个团的兵力奇袭巢县。对于这次奇袭,杨森其实也并没有抱有太大希望,只要能干扰第6师团后路,让他们不能专心攻打合肥即可。可没想到,结果却出人意料,20军的这个团在当地民众的指引下,利用巢县城墙上的一个大洞突入巢县城区,把正在大街上睡觉的日军击毙了200多人。杨森大喜,赶紧联络徐源泉,让他派兵助战,全歼这股日军。可徐源泉不给力,趁着日军后路被袭击,攻击暂缓的机会突围了。这可把杨森气得一个发昏。我去帮你,你竟然撇下我跑了,简直不当人子。1938年5月14日,攻下合肥的日军得知巢县被袭击,立即派坂井支队增援。正在巢县与日军相持的那个团撤退不及,陷入了日军的内外夹击,失去了联系。日军重占巢县后,派重兵向安庆杀来。杨森不肯示弱,派出主力在安庆外线与日军反复厮杀,并亲临前线督战。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日军波田支队与海军陆战队趁着20军主力尽在安庆以北,突然在安庆附近登陸。见安庆陷入南北包围,杨森知道安庆已不可守,下令撤退。蒋氏大怒,谁让你撤的!随即下令申斥。后来,蒋氏也想明白了。合肥和安庆是一体。合肥失守后,日军必攻安庆,而杨森则要必守安庆以北的大、小关。调兵离开安庆,长江防线自然空虚,不然也不会被波田支队所乘。可道歉,那是不可能的。老蒋一直以来都是知错,却从不改错和认错的。不过,对杨森,蒋氏还是例外的。既然不能道歉,那就给你一些捷克式机关枪做补偿吧。就当杨森在长江两岸与日军厮杀的两方眼红的时候,川军第29集团军也来到了战场。来了多少人?16个团,带队的是副总司令许绍宗。总司令王瓒绪呢?已经主政四川了。对于蒋氏在四川推行的一系列军政改变,川中诸将基本上是持反对态度的,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川中部队编成为集团军。为何?很简单,部队编成为集团军,下辖至少是两个军,这就意味着川中诸将从上到下都可以官升1级。那么,老蒋这次为何这么大方呢?一来,川外的战事激烈,部队的伤亡太大了,急需部队增援。二来,借此挑起川中诸将的另一轮内斗。果然,第29集团军总司令的两个人选王瓒绪和王陵基斗得不亦乐乎。由于王瓒绪已经被内定为主政四川,他的优势就大了。一顿许诺之后,王瓒绪荣升为第29集团军总司令。求实,老蒋在准备组建29集团军之前,就已经有了组建第30集团军的预案。只不过老蒋鬼得很,两个集团军的番号一个一个的往外放,每放一次,川中诸将就争夺一轮,每争斗一轮,老蒋在川中的地位就稳固一次。图片来自网络1938年3月,第29集团军开始组建。4月组建完成,随即出川,归属第5战区指挥,驻扎在鄂东。武汉会战爆发后,日军第6师团进入鄂东,与第29集团军和桂军李品仙部展开厮杀。若论正面厮杀,29集团军确实不是第6师团的对手。可川军也有绝活,那就是抄袭后路,切断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就这样,第6师团看似攻势很猛,一连攻克太湖、宿松、广济、黄梅。可打到黄梅后,打不动了。为何?一个师团的近1个旅团用来维护后勤补给线和临时兵站,这个仗还咋打?日军打不动了,该轮到29集团军和桂军显身手了。两支部队分了下攻,川军负责进攻黄梅,桂军负责进攻广济。白天打,不划算。第6师团虽然面临弹尽粮绝,可日军的飞机时不时跑来助战,攻打黄梅的29集团军吃亏不小。白天不行,那就晚上。于是,29集团军组织夜袭,可仍然未能成功。战事的胶着对进攻一方是很不利的。第6师团固守黄梅和广济,是冈村宁次的一个策略,他鉴于日军陆路补给线不通,临时把第6师团的补给改为水路。得到增援的第6师团战力大增,立即对29集团军发起反击,两军在黄柏的九狼山遭遇了。川军正面作战的能力虽然不强,可山地战却不弱于任何一支部队。两军在九狼山遭遇后,开始了爬山比赛。论起爬山,那些穿着猪皮鞋的日军岂是穿草鞋的川军的对手?日军刚爬到半山腰,29集团军就爬上了山顶,然后就是马尾手榴弾一顿雨点般的输出。川造马尾手榴弾其实质量不咋地,扔出去后并不能马上炸响。在以往的战斗中,屡屡被日军所趁,利用这个时间差扔回来反炸川军。可这次是在山上,就算是日军反炸,他们倒是能扔上来!九狼山一战,29集团军打了一场好仗,不仅打垮了日军先锋的一个大队,还抓了10几个俘虏。就在第29集团军越来越出状态的时候,另一支川军,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也在武汉会战南线战场的麒麟峰打了一场好仗。就像上文说的那样,老蒋之所以不把29、30两个集团军的番号同时放出来,就是想要利用这次机会再次分化川中诸将。待到29集团军出川作战后,30集团军的番号随后就放出来了。由于按照资历,留在川中还没出川作战的将领中,除了王瓒绪能当总司令外,就属王陵基了。因此,王陵基这个总司令当得无惊无险,顺理成章。可有一点,由于王瓒绪组建29集团军的时候,已经把能拉走的川军都拉走了,留下的都是一些保安团,王陵基组建30集团军的时候,就面临着无兵可用的局面。没办法,王陵基只能拉下老脸四处求人,把川中各县的保安团恢复为正规军。为啥叫恢复呢?这是因为,川军缩编的时候,把一些老弱残兵改为保安团。这一次,再老弱,王陵基也没有资格嫌弃,不然,连这些人也没有。好在王陵基又补充了一些新兵,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带着这些老的老,少的少的兵出川了。图片来自网络到了第9战区后,陈诚是高兴的。当时,江南战场的南浔线和瑞武路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在这种情况下,来任何一支部队都是好的。可明眼人都知道,第30集团军是打不了大仗、恶仗的。一支没有经过系统性训练的部队派到了这种高强度的战场,与送死无异。可没办法啊,战事吃紧,只能往里填人了。川中诸将中,要论能打仗,首推杨森,然后就是王陵基。刚进入战场不久,第30集团军就接到了防守麒麟峰的任务,对手是本间雅晴的第27师团。面对强敌,王陵基盘点了一下手中的本钱,看来,要想守住麒麟峰,把部队按照一线配置是不行的,只能“添油”了。于是,王陵基以营为单位,每天轮换防守。可还是没顶住。王陵基是个要强的人,得知杨森第27集团军打得不错,不久前还收复了潜山。王瓒绪的第29集团军打得也不错,不久前还有九狼山之胜。就是自己打了败仗。可再恼怒又能怎么样呢?谁让自己手里净是一些老弱残兵和没有受过训练的新兵呢?在南浔线反击战的时候,王陵基终于抓到了机会。30集团军和滇军一道,冒着日军释放的“特种烟”,不顾一切的杀上了麒麟峰,把日军27师团的铃木联队几乎全歼。随后,又在德安河的追击战中重创第27师团。当时还有个插曲。就在各部均上报战果的时候,蒋氏迟迟未见王陵基上报。就在老蒋以为王陵基部无功的时候,王陵基来电报了,说击毙了27师团长本间雅晴。这可把蒋氏高兴坏了。自“七七事变”以来,中国部队还没有在战场上击毙过日军师团长以上将领,这可是个大功劳。随即,蒋氏就下令,嘉奖第30集团军全体,并给赏金3万块。可惜的是,击毙本间雅晴是误传。老蒋白高兴了一场。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第30集团军作战是英勇的,肯定给27师团带来了相当大的危险,不然,也不会有这个误传。就在武汉会战南线战场几支川军奋勇厮杀的时候,在江北战场,也有一支川军加入了战场。它,就是在台儿庄大战中有上佳表现的邓锡侯第22集团军。徐州会战,让第22集团军元气大伤。李宗仁一看,既然这样,那就能出多少人就出多少人吧。22集团军经过整理,编成了124和125两个师,被派到了罗山,配属胡宗南的17军团作战。起初阶段,包括第45军军长陈鼎勋在内的川军将领还很高兴。为何?因为胡宗南部装备精良,所部拥有重炮和装甲车、高射炮等装备。配属这种部队作战,川军不能吃亏。可陈鼎勋高兴得太早了,和胡宗南一起作战,就要有当“炮灰”和“背锅”的觉悟。果然,当陈鼎勋提出要把45军两个师部署在17军团附近的时候,遭到了胡宗南的拒绝。图片来自网络胡宗南的意图是,采用“下驷对上驷”的打法,先让川军消耗日军一波,然后17军团主力再出击,取得大战果。陈鼎勋心知肚明,可指挥权在胡宗南手上,他也只能听命行事。果然,45军两个师部署在罗山以东的竹竿铺的时候,与日军第十师团遭遇。日军采用气球指引炮兵的打法,把部署在竹竿河大桥以东的125师打得抬不起头来。其实,对付日军的指引气球很简单,用高射机关枪和高射炮一打一个准。可胡宗南就在后面看着,一点也不给125师支援。没办法,125师只能且战且退至竹竿河大桥以西,把大桥扔在了身后。难道不会炸桥吗?125师倒是想炸桥,可部队根本就没有工兵,只能用血肉之躯死死堵住。见竹竿河大桥突破困难,日军采用迂回战术,从竹竿河大桥两翼穿插至125师身后,直扑罗山县城。125师见日军迂回成功,只能放弃竹竿河大桥阵地,撤回罗山以北,与守城的124师协同守城。此时,胡宗南所部已经在罗山以西占领阵地。124师师长曾甦元认为,与其在罗山县城挨日军的飞机和炮弹轰炸,还不如撤出县城,到罗山以西与胡宗南部协同防御。从战术角度来说,曾甦元的做法并不能说全错。毕竟,死守孤城,没有多少价值。只要守住了险要,遏制住日军的攻势就行了呗。可事后证明,曾甦元的做法让胡宗南大吃了一惊。为何?因为罗山和信阳在同一水平线上,罗山有失,这意味着整个防线出现了缺口,日军很有可能会沿着这个缺口突进来。这就是抗战初期,蒋系部队大多采用一线配置的战术弱点了。这种战术看似一线兵力雄厚,可一旦被突破,整个战线都将被动摇。若遇到心理素质不好的将领,定会转身就跑。让人可惜的是,胡宗南就是这个心理素质不好的将领。得知日军第十师团的先锋第8旅团已经占领了罗山,并且派出了一个大队的骑兵向信阳方向突进的时候,胡宗南慌了。他先是派出一个旅堵住缺口,然后指挥1军和第45军从三面向罗山发起进攻,逐渐将日军第8旅团压缩至罗山县城。这是个机会。因为此时,第8旅团由于突进速度过快,已经与第十师团主力脱节。并且由于多日大战,第8旅团也已经伤亡过半。只要胡宗南咬紧牙关,拼死突进,即使不能全歼第8旅团,也会把日军赶出罗山县城,恢复战线完整。可在关键时刻,胡宗南还是眨眼了。日军虽然连续派出了16和第3师团增援罗山,可武汉的中国部队也在向北增援。只要心中不慌,这个仗还是打得的。因为此时,宋希濂的71军和田震南的第30军仍在小界岭一线坚持作战,大量牵制了日军,日军增援罗山的兵力并不充足。可胡宗南却只看到了罗山到信阳公路的正面,忽略了日军惯用的两翼迂回战术,得知日军正从信阳南北两面迂回攻击,并且切断了京汉铁路的时候,下令放弃信阳撤退了。放弃信阳,倒也不能算全错。毕竟,在日军三面夹击的情况下,撤退也是一种选择。可胡宗南错的是,不应该率军远遁,把平靖关拱手让出。这直接造成了武汉会战江北战场的防线洞开,武汉的北大门敞开了。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124师弃守罗山虽不能算全错,可却影响了全局。再加上胡宗南处置失当,直接造成了武汉会战江北战场的失利,进而影响了武汉会战的进程。不然,武汉会战且打得。纵观武汉会战,川军出川作战的5个集团军中,除唐式遵的第23集团军在第3战区牵制敌军外,其余4个集团军轮番赴战,并且各有建树。但从指挥能力和功劳而言,还得数杨森的第27集团军打得好。相对于第22、29、30集团军,杨森第27集团军的战术更为灵活,尤其是杨森从新四军那里学到的游击战术,更是在抗战中大放异彩。这也是为何在武汉会战后,杨森第27集团军被薛岳部署在以平江为核心的大云山、新墙河南北阵地的原因。事后证明,杨森的第27集团军在三次长沙会战中,都以游击战术和侧击战法很好的完成了打击日军后勤补给线以及侧击作战的任务。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